每年全球生產超過4億噸塑料,廣泛應用于包裝、家居、汽車、電子產品等各個領域,絕大部分廢棄塑料因難以高效回收,長期滯留于自然環境中而造成嚴重污染,成為困擾全球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如今,我國科研團隊成功將生活和工業中產生的復雜、難處理的混合廢塑料,轉化為多種高價值化學品,打破了過去塑料回收只能熱解、焚燒、填埋或者必須經過繁雜的“挑干凈、分品種”才有可能回收處理的技術局限,為塑料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開辟出全新道路。這一成果6月2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
據介紹,面對廢塑料回收的技術瓶頸,北京大學馬丁教授、王蒙副研究員和大連化物所徐舒濤教授開發出全新“正交轉化”策略。簡單說,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技術,用核磁共振技術對混合廢塑料中的各種關鍵化學結構和成分進行識別,根據其不同化學特性,為不同批次的混合廢塑料設計“化學反應”方案,再采用有針對性的催化劑,高效制備出了苯甲酸、乳酸、雙酚A、丙氨酸等多種重要化工原料。更重要的是,所有混合廢塑料不需要經過復雜且低效的分類和分揀過程。
他們從20克真實塑料混合物(包括聚苯乙烯泡沫、聚乳酸吸管、聚氨酯管、聚碳酸酯口罩、聚氯乙烯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聚乙烯滴管和聚丙烯瓶)中獲得了8種以上的獨立化學物質:1.3克苯甲酸、0.5克增塑劑、0.7克丙氨酸、0.7克乳酸、1.4克芳香胺鹽、2.1克雙酚A、2.0克對苯二甲酸和3.5克C3–C6烷烴,大幅提升了廢塑料資源化的經濟性和環境效益。
團隊表示,由傳統化石資源轉化產生的塑料,在使用廢棄后應作為重要碳資源加以利用,實現廢塑料中碳氫資源的高附加值轉化,希望在減輕環境污染的同時,為實現雙碳目標探索新的路徑。(來源:央視新聞、北大新聞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隨著紡織行業面臨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與資源瓶頸,精工科技敏銳捕捉到綠色轉型機遇,將戰略重心轉向 “廢紡再生”,確立以化學法聚酯回收技術為核心方向。
- 2025-07-30 11:37:28
- 4342
-
歐盟塑料稅上調25%,將達€1/kg,對不可回收的電子電器物(WEEE)同步征稅€2/kg
歐盟提出了包括“塑料稅”在內的五項“新自有資源”,作為填補財政缺口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塑料稅上調成焦點。
- 2025-07-23 11:39:25
- 12601
-
筆者近日走訪美妝包裝展,展臺上琳瑯滿目的包裝璀璨奪目,各色包裝在燈光照射下爭奇斗艷,完美詮釋了當下美妝行業對美、時尚、個性的極致追求。
- 2025-07-22 13:36:43
- 11177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