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印刷產業網 產品新聞】磁場傳感器是探測磁場強度或其變化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輸出的裝置,基于磁場傳感器可開發多種傳感功能,包括電流、功率、位置、距離、速度、角度等,在工業制造、精密測量、國防與航空、醫療、地理等領域已經獲得了廣泛應用。其中,磁場角度傳感器在航空航天、衛星姿態調整、航海導航、GPS定位、飛機導航等領域有巨大的應用需求。
現有的磁場角度傳感器,如AMR、磁敏二極管、霍爾傳感器、磁通門磁強計等能夠實現對磁場方向或強度的探測,但存在局限性,例如,AMR磁場角度傳感器測量精度低,需要配套的校準算法;磁通門磁強計體積較大,成本高;磁敏二極管的靈敏度低,信號輸出大約只有0.05 mV/Oe,需要匹配信號放大等模塊。因此,開發高精度、低成本、信號強度大、驅動方式簡單的磁場角度傳感器已成為傳感器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日,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基于“磁扭電”效應的新型磁場傳感器,該傳感器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力-電耦合結構,能夠將磁扭矩轉化成應力,并施加在壓電材料上,實現了磁場作用下電信號的輸出。該器件的結構通過有限元仿真軟件優化后,可以有效去除干擾信號,顯著提高輸出信號的純度;同時,力-電耦合結構可顯著改善輸出信號對探測方向的敏感性,理論上,磁敏感方向與非敏感方向的輸出信號強度比值可以為“無窮大”倍?;?ldquo;磁扭電”效應,課題組開發了可用于二維平面磁場大小和方向探測的磁電羅盤,該傳感器可同時測量面內交流磁場的強度和方向,強度精度為0.01 Oe(約為地磁場大小的1/50~1/60),方向的角度精度為±0.2º,解決了如何同時高精度地測量磁場的強度和方向這個難點問題,在工業設備的磁場測定、校準、監測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此外,該器件是一種理想的無源器件,無需供電、無需偏置磁場、無需校正算法、無需信號放大模塊,驅動簡單,幾乎無能耗,精度高,靈敏度高(輸出可以達到幾十到幾百mV/Oe),結構強度高,工作頻率范圍廣(幾Hz到幾百Hz),成本優勢明顯,有望在工業生產、國計民生、電力系統、物聯網等領域獲得大規模應用。
該成果以“A magnetoelectric compass for in-plane AC magnetic field detection”為題發表在*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F=7.5),并申請國家發明自主知識產權一項。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吳金根為論文*作者,胡忠強教授、劉明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參與該研究的還有北京大學董蜀湘教授。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支持。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109/TIE.2020.2978711
劉明教授的“磁電耦合功能材料團隊”*從事磁電復合材料及器件應用研究,在可調微波濾波器、柔性磁場傳感器、磁阻傳感器(AMR、TMR、GMR)、自旋電子器件等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團隊開發的磁電傳感器在電網取能(能量回收)、低頻磁電天線、磁場探測、電表的電流傳感等領域具有重大的應用潛力。
原標題:西安交通大學在磁場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江蘇省冷鏈學會關于對《運輸西蘭花的冷藏車溫濕度傳感器布局方法》等2項團體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為保證團體標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適用性,現對《西蘭花中的萊菔硫烷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方法》《運輸西蘭花的冷藏車溫濕度傳感器布局方法》2項團體標準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2025-07-24 11:02:53
- 12438
-
關于征集《2025年度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的通知
面向社會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需求,推動工業機器人進工廠、服務機器人進生活,遴選有一定基礎、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成果并推廣應用,促進機器人產業成果更好地賦能制造業、農業、建筑、交通運輸、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養老助殘、教育、商業社區服務、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等各領域。- 2025-05-05 09:03:38
- 19896
-
202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個關鍵領域打破“卡脖子”瓶頸,實現國產化
隨著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和下游系統集成的協同效應逐漸顯現。202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突破,加速國產化進程,打破“卡脖子”瓶頸。- 2025-02-24 11:29:20
- 20755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