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zhan摘要】近期,隨著亞馬孫的KindlePaperwhite登陸中國,低迷的電子書市場又掀起了一波熱潮。但對于這種熱潮能夠持續多久,電子書的發展前景是否看好,很多專家表示出疑慮。
近日有一條微博在網上熱傳:又一家書店要關門了——北師大東門的野草書店。書店老板,一位老人,今天含淚對我說:“三年了,硬撐了三年了,我和老伴兒。我們現在連一千塊錢都拿不出來。”短短兩天,轉發量高達3萬多條,有網友評論:沒有書店的城市多么荒涼,更有悲情者說:總有一天,只有去博物館里看書了。
“Kindle在,書未老”,在亞馬遜中文網站上掛著這樣一行并不顯眼的廣告詞。6月7日,有著“世界上好的閱讀器”之稱的KindlePaperwhite登陸中國。自代Kindle于2007年11月發布之后,迅速風靡,雖然一直未正式進入中國,但還是被一群熱情的擁躉追捧。據網上消息稱,Kindle登陸之后,在上海的蘇寧實體店短短十幾天就兩次賣斷貨,雖姍姍來遲,但書迷熱情不減。
記者在7月7日登陸亞馬遜中國官方網店,看到KindlePaperwhite電子書閱讀器的商品評論已達3300多條。其*程度與當前實體書店在中國的生存窘境可謂大相徑庭,難道無紙化閱讀時代已經來臨?而在此前,電子書市場早已每況愈下,日漸萎縮,不知Kindle入華是否能令市場再起波瀾。
國內廠商積極應戰“鯰魚效應”引生機
漢王電紙書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6916.2萬元,同比下降77%,全年出售10萬部,不及高峰時期一個月的銷量。這家國內電紙書行業的“*”近幾年正面臨著慘淡的經營局面,盛大、當當等也難逃江河日下的窘境。值此國內電子書市場萎靡之際,Kindle入華好比一把雙刃劍,既發起了挑戰,又發揮著把電子書重新拉回消費者視野的作用,提振了市場關注度和活躍度。
KindlePaperwhite前腳剛到,當當“都看”電子書、漢王新版黃金屋乾光電紙書后腳緊隨而來,甚至漢王連價格都與Kindle保持一致:849元。又有業內人士透露,盛大大新款Bambook電子書計劃將于7月下旬通過網絡平臺對外發售,售價為499元。
作為國內大的幾家電子書廠商,面對頭頂光環而來的Kindle電子書,搶搭“順風車”的意欲十分明顯。畢竟,盤活奄奄一息的市場才是此時的要務,只有把蛋糕做好做大,各家才有分得一杯羹的機會。
由此,即便國內幾大廠商對于Kindle的圍剿狙擊毫不手軟,其實心中也暗自竊喜。背靠大網上書店這棵大樹的Kindle電子書,可以說具備先天競爭優勢。依仗著亞馬遜優厚的資本優勢和內容資源,以及其強大的搜索和資源整合能力,電子書產業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生態系統,無論是內容平臺還是終端,其健康的產業鏈是國內借鑒的一個樣本。可以說,Kindle入華不僅帶來市場的競爭加劇,加快優勝劣汰的步伐,也對規范數字出版產業鏈帶來啟示意義。
路漫漫其修難兮電子書應上下求索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2012年11月在微博上寫到:“用高清iPad看了十來本書后,我覺得我已經可以完全放棄紙質書了,把紙質書捏在手里‘摩挲’,聞一下新書“書香”的樂趣,終將在看著電子書長大的一代人眼中變得腐朽可笑。”
提到電子書,不能不提以iPad平板電腦為首的強勁競爭對手。涵蓋了相機、游戲機、上網本、MP4和電子書等功能的平板電腦,反襯出電子書功能的匱乏和單一。偏重于娛樂的平板電腦,甚至也具備處理商務辦公的基本功能。而Kindle所能打開的用戶群缺口,幾乎只有那些深度閱讀的愛好者。無論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都已具備下載電子書、安裝雜志客戶端的功能,滿足絕大部分用戶基本的閱讀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匡文波也對記者表示,他并不看好電子書的市場前景。面對如今大行其道的大屏幕智能手機,電子書恐怕難以克敵制勝。手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功能的多樣性和大屏幕趨勢,涵蓋了人們對于閱讀功能的需求。而幾乎只可以拿來閱讀的電子書,功能十分單一。此外,在中國目前的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服務商無利可圖、缺乏積極性也是電子書產業的一大短板。由此匡文波認為,Kindle在華遭遇“水土不服”幾率甚大。
除卻中國不具備亞馬遜在美國的一整套生態系統,在數字出版不容樂觀并且受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包抄等問題。針對用戶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頑疾。國內業界爭議許久的互聯網音樂下載是否收費問題,仍舊懸而未決。肆無忌憚的盜版行為是滋生國人“拿來主義”的罪惡溫床,圖書數字化一旦步音樂數字化失敗的老路,國人付費閱讀習慣的養成更將舉步維艱。
在如何引導用戶、培養習慣的策略上,亞馬遜顯然棋高一著。打開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頁面,我們可以看到其在界面設計上的良苦用心:書本下方分別標有紙書定價和Kindle價格,消費者能夠一目了然比較出后者的價格優勢。這種對于消費心理的巧妙把脈,長此以往會帶給用戶潛移默化的的影響:電子書作為商品,付費購買顯然合理,并且還比紙質書更經濟劃算。
在今年公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中,我們發現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電子書為2.35本。雖然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閱讀量都較往年有所提升,但這個數據還是略顯單薄尷尬。圖書市場的興衰與人們讀不讀書密切相關。一個浮躁而急功近利的時代,不僅容不下紙質書,恐怕高科技的電子書也只能偏安一隅。如何喚醒國人的閱讀意識,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
對于目前的中國市場是否能讓Kindle安然落地扎根,以及整個電子書產業還能否“枯木逢春”,業內有唱衰亦有看好。有行業人士指出,亞馬遜實際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云服務作為其產業鏈條里價值高的一環,極有可能是接下來的重頭戲,而硬件設備只是其開篇謀局的一顆棋子。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早就說過:“我們不在用戶購買終端時*,我們只在用戶使用終端時*。”
近日有一條微博在網上熱傳:又一家書店要關門了——北師大東門的野草書店。書店老板,一位老人,今天含淚對我說:“三年了,硬撐了三年了,我和老伴兒。我們現在連一千塊錢都拿不出來。”短短兩天,轉發量高達3萬多條,有網友評論:沒有書店的城市多么荒涼,更有悲情者說:總有一天,只有去博物館里看書了。
“Kindle在,書未老”,在亞馬遜中文網站上掛著這樣一行并不顯眼的廣告詞。6月7日,有著“世界上好的閱讀器”之稱的KindlePaperwhite登陸中國。自代Kindle于2007年11月發布之后,迅速風靡,雖然一直未正式進入中國,但還是被一群熱情的擁躉追捧。據網上消息稱,Kindle登陸之后,在上海的蘇寧實體店短短十幾天就兩次賣斷貨,雖姍姍來遲,但書迷熱情不減。
記者在7月7日登陸亞馬遜中國官方網店,看到KindlePaperwhite電子書閱讀器的商品評論已達3300多條。其*程度與當前實體書店在中國的生存窘境可謂大相徑庭,難道無紙化閱讀時代已經來臨?而在此前,電子書市場早已每況愈下,日漸萎縮,不知Kindle入華是否能令市場再起波瀾。
國內廠商積極應戰“鯰魚效應”引生機
漢王電紙書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6916.2萬元,同比下降77%,全年出售10萬部,不及高峰時期一個月的銷量。這家國內電紙書行業的“*”近幾年正面臨著慘淡的經營局面,盛大、當當等也難逃江河日下的窘境。值此國內電子書市場萎靡之際,Kindle入華好比一把雙刃劍,既發起了挑戰,又發揮著把電子書重新拉回消費者視野的作用,提振了市場關注度和活躍度。
KindlePaperwhite前腳剛到,當當“都看”電子書、漢王新版黃金屋乾光電紙書后腳緊隨而來,甚至漢王連價格都與Kindle保持一致:849元。又有業內人士透露,盛大大新款Bambook電子書計劃將于7月下旬通過網絡平臺對外發售,售價為499元。
作為國內大的幾家電子書廠商,面對頭頂光環而來的Kindle電子書,搶搭“順風車”的意欲十分明顯。畢竟,盤活奄奄一息的市場才是此時的要務,只有把蛋糕做好做大,各家才有分得一杯羹的機會。
由此,即便國內幾大廠商對于Kindle的圍剿狙擊毫不手軟,其實心中也暗自竊喜。背靠大網上書店這棵大樹的Kindle電子書,可以說具備先天競爭優勢。依仗著亞馬遜優厚的資本優勢和內容資源,以及其強大的搜索和資源整合能力,電子書產業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生態系統,無論是內容平臺還是終端,其健康的產業鏈是國內借鑒的一個樣本。可以說,Kindle入華不僅帶來市場的競爭加劇,加快優勝劣汰的步伐,也對規范數字出版產業鏈帶來啟示意義。
路漫漫其修難兮電子書應上下求索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2012年11月在微博上寫到:“用高清iPad看了十來本書后,我覺得我已經可以完全放棄紙質書了,把紙質書捏在手里‘摩挲’,聞一下新書“書香”的樂趣,終將在看著電子書長大的一代人眼中變得腐朽可笑。”
提到電子書,不能不提以iPad平板電腦為首的強勁競爭對手。涵蓋了相機、游戲機、上網本、MP4和電子書等功能的平板電腦,反襯出電子書功能的匱乏和單一。偏重于娛樂的平板電腦,甚至也具備處理商務辦公的基本功能。而Kindle所能打開的用戶群缺口,幾乎只有那些深度閱讀的愛好者。無論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都已具備下載電子書、安裝雜志客戶端的功能,滿足絕大部分用戶基本的閱讀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匡文波也對記者表示,他并不看好電子書的市場前景。面對如今大行其道的大屏幕智能手機,電子書恐怕難以克敵制勝。手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功能的多樣性和大屏幕趨勢,涵蓋了人們對于閱讀功能的需求。而幾乎只可以拿來閱讀的電子書,功能十分單一。此外,在中國目前的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服務商無利可圖、缺乏積極性也是電子書產業的一大短板。由此匡文波認為,Kindle在華遭遇“水土不服”幾率甚大。
除卻中國不具備亞馬遜在美國的一整套生態系統,在數字出版不容樂觀并且受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包抄等問題。針對用戶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頑疾。國內業界爭議許久的互聯網音樂下載是否收費問題,仍舊懸而未決。肆無忌憚的盜版行為是滋生國人“拿來主義”的罪惡溫床,圖書數字化一旦步音樂數字化失敗的老路,國人付費閱讀習慣的養成更將舉步維艱。
在如何引導用戶、培養習慣的策略上,亞馬遜顯然棋高一著。打開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頁面,我們可以看到其在界面設計上的良苦用心:書本下方分別標有紙書定價和Kindle價格,消費者能夠一目了然比較出后者的價格優勢。這種對于消費心理的巧妙把脈,長此以往會帶給用戶潛移默化的的影響:電子書作為商品,付費購買顯然合理,并且還比紙質書更經濟劃算。
在今年公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中,我們發現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電子書為2.35本。雖然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閱讀量都較往年有所提升,但這個數據還是略顯單薄尷尬。圖書市場的興衰與人們讀不讀書密切相關。一個浮躁而急功近利的時代,不僅容不下紙質書,恐怕高科技的電子書也只能偏安一隅。如何喚醒國人的閱讀意識,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
對于目前的中國市場是否能讓Kindle安然落地扎根,以及整個電子書產業還能否“枯木逢春”,業內有唱衰亦有看好。有行業人士指出,亞馬遜實際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云服務作為其產業鏈條里價值高的一環,極有可能是接下來的重頭戲,而硬件設備只是其開篇謀局的一顆棋子。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早就說過:“我們不在用戶購買終端時*,我們只在用戶使用終端時*。”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中國臺灣行政當局統計部門公布的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占出版新書總數的11.1%,較2017年增長4.9%。
- 2019-04-26 09:06:49
- 430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