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牛皮紙膠帶材料選型、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
閱讀:130發布時間:2025-6-29
印刷牛皮紙膠帶的基材、膠水、離型劑、油墨。需要需考材料的差異性,比如牛皮紙的不同克重對應的用途差異,膠水的配方比例,離型劑的涂布量對性能的影響。
生產工藝和流程部分需要經過步驟。例如涂布過程的不同方法(轉移涂布和直接涂布)的具體區別,設備的調整參數,溫度控制的具體數值,干燥時間的計算。印刷工藝中,柔版和凹版的選擇依據,印刷機的型號例子,油墨干燥的不同技術對比。分切設備的精度要求,刀具的材質影響等等。
一、材料選型與技術標準
1. 基材:牛皮紙的特性與選擇
(1)牛皮紙的分類與性能要求
組成與結構:牛皮紙主要由硫酸鹽木漿制成,纖維長、韌性高,分為全木漿(原漿紙)與再生紙(回收紙漿)。全木漿紙強度更高,再生紙環保但性能稍低。
克重規格:常用克重范圍為60~120g/m²,克重越高抗拉強度越大。例如:
60g/m²:輕質包裝,適合低強度封箱;
100~120g/m²:重型物流或工業保護。
表面處理:
電暈處理:通過高壓電擊增加表面粗糙度(達因值≥38mN/m),提升膠水附著力。
預涂底膠:部分牛皮紙預先涂布一層底膠(丙烯酸或),增強膠層結合力。
環保認證:需滿足FSC認證(森林管理)或ISO 14001標準,出口產品需符合歐盟EN 643的回收紙規范。
(2)供應商選擇與測試
供應商:
關鍵測試項目:
抗張強度(ASTM D828):縱向≥6kN/m,橫向≥3.5kN/m;
撕裂度(ISO 1974):縱向≥550mN,橫向≥800mN;
含水率(GB/T 462):4%~8%,過高易導致膠水固化失效。
2. 膠粘劑(壓敏膠)的技術選型
(1)膠水類型
天然橡膠膠水(NR):
成分:天然橡膠+增粘樹脂(萜烯、石油樹脂)+抗氧劑。
特性:初始粘度高(滾球法可達18#),但耐溫性差(60℃以上易軟化)。
丙烯酸膠水(PSA):
成分:丙烯酸酯共聚物,無溶劑型或溶劑型。
特性:耐候性強(-30℃~120℃穩定),環保但成本較高。
熱熔膠(HMPSA):
成分:SIS/SBS熱塑性彈性體+增粘樹脂+石蠟油。
特性:快速固化、無VOC排放,但耐高溫性較差(<80℃)。
(2)技術參數對比
參數 天然橡膠 丙烯酸膠 熱熔膠
初粘力(#球) 12~18 8~14 10~16
持粘力(min) >60 >120 >90
耐溫范圍(℃) -20~60 -30~120 -10~80
環保性 差(VOC) 優 優
(3)膠水涂布參數設計
涂布量:常規20~50g/m²,計算公式:
涂布量(g/m2)= 1000
膠水密度(g/cm 3 )×涂層厚度(μm)
?以40μm丙烯酸膠為例(密度1.05g/cm³):
涂布量=1.05×40/1000=42g/m²。
粘度調控:涂布溫度控制(如熱熔膠需加熱至160~180℃),輥筒壓力(0.2~0.5MPa)確保均勻轉移。
3. 離型劑(硅油)的選擇與涂布
硅油類型:溶劑型(含甲苯)、無溶劑型(鉑金催化加成反應型)。
涂布量:0.8~1.5g/m²,過高易導致膠帶背印,過低則離型力不足。
測試標準:
離型力(FINAT FTM 10):50~200mN/25mm;
殘余粘著率(≥90%)避免硅遷移影響膠性。
4. 印刷油墨的關鍵要求
油墨類型:
水性油墨(環保,但干燥慢);
UV油墨(快干、耐候性強,但成本高);
溶劑型油墨(快干,但VOC排放高)。
附著力測試:
3M膠帶法(ASTM D3359):達到4B等級(無脫落);
耐摩擦測試(GB/T 7706):500次摩擦后無明顯掉色。
二、生產工藝流程介紹
1. 基材預處理
電暈處理:
設備:高頻高壓電暈機(功率5~10kW);
處理參數:電極間距1~2mm,處理速度20~50m/min,達因值提升至38~42mN/m。
預涂層涂布(如需):
底膠(如聚氨酯底涂劑)通過網紋輥轉移(涂布量3~5g/m²),烘干溫度80~100℃。
2. 印刷工藝與技術細節
(1)印刷設備與流程
印刷機類型:
柔版印刷機(如BOBST Expert CI):適合簡單文字或色塊;
凹版印刷機(如Schiavi EASY):高精度圖像印刷(分辨率≥175LPI)。
印刷流程:
設計制版:銅版/樹脂版制作(柔版),或雕刻凹版(凹印);
上墨系統:封閉式刮刀腔供墨(凹版)或網紋輥傳墨(柔版);
干燥:UV固化(功率80~120W/cm)或熱風干燥(80~120℃),油墨固化時間≤0.5s。
(2)套印精度控制
自動套準系統(如EPC糾偏)確保誤差≤±0.1mm;
張力控制(放卷±2N,收卷±5N)避免紙張拉伸變形。
3. 膠水涂布工藝
(1)涂布設備與方式
轉移涂布(Reverse Roll Coating):
膠水通過計量輥與轉移輥的間隙控制厚度,精度可達±2μm。
<流程圖示例>:基材→涂布輥→刮刀整平→烘干→冷卻→收卷。
刮刀式涂布(Comma Coating):
不銹鋼刮刀調節膠層,適合高粘度膠水(如天然橡膠)。
(2)烘干系統設計
三段式烘箱:
區:60~80℃(預干燥);
第二區:90~120℃(主干燥);
第三區:40~60℃(緩冷區),避免膠層因驟冷收縮起皺。
風速控制:10~15m/s,確保熱能均勻傳導。
4. 離型層涂布
硅油涂布機:采用微凹輥(Anilox Roll)精準轉移,網線數200~400目;
固化條件:熱固化(120~150℃)或UV固化(針對無溶劑硅油)。
5. 熟化與分切加工
(1)熟化工藝
溫度:40~50℃恒溫室;
時間:24~48小時,使膠水交聯度達90%以上。
(2)分切技術
設備:高速分切機(如KAMPF),配置金剛石刀具;
精度要求:寬度公差±0.2mm,端面平整度≤0.1mm;
靜電消除:離子風機避免分切時吸附粉塵。
6. 質檢與包裝
在線檢測系統:
膠厚檢測:β射線測厚儀(精度±0.5μm);
視覺檢測(如KEYENCE相機)捕捉氣泡、雜質缺陷。
包裝標準:
自定義印刷膠帶:每卷獨立PE膜包裹+紙箱(B=F flute);
工業級膠帶:托盤打包(裹膜+鋼帶捆扎)。
三、核心生產設備與參數
1. 涂布生產線
設備組成:
放卷機(載重2~5噸,配備自動糾偏);
涂布頭(轉移/刮刀式,涂布速度50~300m/min);
烘箱(長度20~50米,分段溫控);
收卷機(張力控制精度±1%)。
品牌案例:
日本富士機械:高精度轉移涂布機;
德國BRÜCKNER:節能型熱風循環烘箱。
2. 印刷設備
凹版印刷機:
印刷色組:6~8色;
速度:300m/min;
套準精度:±0.05mm(全自動套色系統)。
柔版印刷機:
適用幅寬:600~1600mm;
印刷分辨率:150LPI。
3. 分切復卷設備
技術參數:
分切寬度:10~1500mm;
速度:500m/min;
刀具壽命:≥3000km(金剛石涂層刀片)。
4. 環保處理設備
RTO焚燒爐:
處理效率:VOC去除率≥99%;
能耗:天然氣消耗量30~50Nm³/h(處理10000m³廢氣)。
活性炭吸附塔:適用于低濃度VOC,吸附周期≤15天。
四、質量控制與測試方法
1. 膠粘性能測試
初粘力(滾球法):FINAT FTM 9標準,鋼球從斜面上滾停時的球號;
持粘力:FINAT FTM 8,1kg砝碼懸掛下膠帶脫落時間(≥1小時合格);
180°剝離強度:ASTM D903,≥4N/cm(牛皮紙與鋼板粘接)。
2. 印刷質量檢測
色差控制:分光光度計(ΔE≤1.5);
耐候性測試:QUV紫外老化機(500小時無變色)。
3. 環保合規性測試
RoHS檢測:XRF光譜儀測試重金屬含量(鉛、鎘≤100ppm);
VOC排放:GC-MS分析(總量≤50mg/m³)。
五、應用場景與創新趨勢
1. 新興應用領域
冷鏈包裝:膠帶耐低溫性(-40℃測試);
電子工業:防靜電膠帶(表面電阻10^6~10^9Ω)。
2. 技術升級方向
無溶劑涂布技術:減少能耗與排放;
智能印刷膠帶:結合RFID標簽,實現物流追溯。
以上內容全面涵蓋了印刷牛皮紙膠帶的材料選型標準、生產工藝細節、設備參數及質量控制體系,滿足工業級生產的技術指導需求。
本網站所發布的所有涉及所有相關產品的技術文章和市場分析內容等,均為互聯網其它公開網站或公開平臺公開發布的技術和市場信息為參考來源。
本網站所發布的信息或內容,僅為我司在有限的技術和信息資源前提條件下轉載、撰寫等后發布(可能存在不全或錯誤),所有內容僅供各行業和第三方學習和參考,不作為任何技術生產標準和公司及產品宣傳為目的之依據!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