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的干燥
天然氣從地下出來后富含水汽,該水汽需再次去出以防管道被腐蝕、水汽凝聚在管道中結冰以降低傳輸費用和確保管道傳輸天然氣的質量穩定。一般情況下,水汽的去除是通過三乙烯基乙二醇——該介質為吸濕物質,同時也吸收其他污染物。濕乙二醇通過蒸餾和再循環再生,該方式費用昂貴,所以當氣體中水分含量達不到傳輸和使用的要求時需對這個處理過程進行優化。優化干燥過程要求對氣體的水分含量進行連續測量。在美國,天然氣傳輸和使用時水分含量標準為每百萬標準立方英尺含水7磅,對應于露點溫度為-39℃(dp)。
天然氣水分測量中的技術難題
當乙二醇吸收雜質到飽和時,烴類炭氫化合物,硫化氫和其他腐蝕性氣體經干燥后一直殘留在天然氣中,另外,在此過程中添加了乙二醇,這些成分影響傳感器,如果不用專用采樣系統可靠處理,炭氫化合物將損壞和覆蓋傳感器,延緩響應時間,如果乙二醇等物質沉積于傳感器上,它將改變響應特性。在沒有損壞傳感器之前,腐蝕性物質將長久性地改變傳感器對濕度的響應。
專用自校準采樣系統
深特公司為了天然氣應用,開發了采樣系統,可以充分去除污染物來保護傳感器不受到長久性損壞,使儀器得以長期運行。另外,為了確保苛刻工作環境或報警應用時*高測量精度和可靠性,深特公司的ESS型采樣系統還具有全自動自校準功能——傳感器定期暴露于標準氣中。通過定期校驗傳感器,即使傳感器因暴露于氣體雜質中而產生漂移,測量值仍可準確的接近校驗氣體濕度。深特公司自校準采樣系統適用于本質安全版本。
自校準步驟
執行校準程序時,通過一個電動或氣動的兩路閥將標氣從氣瓶中引入傳感器,監測傳感器輸出,待平衡后得到校驗氣體測量結果,根據已知露點值,校驗曲線的測量數據在整個量程范圍內類似直線,關閉雙路管道,傳感器重新測量天然氣。儀器內部傳感器的重新校準取決于使用人員的現場需要和日程安排,通常天然氣在經乙二醇干燥后每兩周校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