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力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418發布時間:2015-1-24
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不能期望基本養老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家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物價這么高,70塊錢的基礎養老金只能當零花錢",“物價連年上漲,每月一兩千元錢的企業養老金得緊著用",這都形象地說明養老金在保障退休老人幸福生活上的不足和短板。誠然,在物價偏高,退休金不高的當下,要想體面的生活的確有點困難。
那么,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應該怎么辦?*記者給了一個準確的回答,那就是“社保不是的",要想在自己的老年生活里真正有錢用,要想真正過上體面的生活,就不能*依賴社保,還必須自力更生,必須主動參加企業年金和購買商業保險。
的確,當一個人既參加了社保,又有企業年金,甚至還購買了商業保險的話,那么這位老人退休后的收入肯定會高得多,也許就能過上一個體面的生活。但現實的問題是,依賴社保金過日子的人是絕大多數,而這些人的收入并不高,眾多的工薪階層,包括大多數人羨慕的基層公務員,他們的收入也只夠勉強維護生計,有的甚至連維持生計都不夠,這些人怎會有多余的資金和財力去買商業保險。
而企業年金是指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或國家養老金之外,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建立的,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說明白一點,企業年金依賴的是企業的投資運營收益,要看的是企業的臉色,這除了國有企業有這個實力外,大多數私營企業恐怕是不會主動學雷鋒,不會自愿把自己的錢發給職工。
在商業保險方面,對那些有錢人和土豪而言,似乎已不再具吸引力,而對大多數企業工人,農民和無收入者而言,購買商業保險來養老是不現實的,又由于我國商業保險制度不成熟,昔日的以房養老政策又不被群眾所認可,這注定了我國的商業保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樣,我們的社會會向前發展,未來的養老保險格局也肯定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等部分組成。但要真正讓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還必須有很多改革和完善。一是社保要真正起到基本養老保障的作用,雖不能保障每位退休老人都體面的生活,但必須得保障老人們的zui低生活。
二是社保繳費比重得下調。我國目前的社保繳費基本上處于世界之zui,繳費比例達到40%以上,然而我國的保障能力卻不足,這難免會讓大多數人萌生去意。別忘了,一個人生而創造的財富中,有一半是拿來養家糊口,拿來買房、治病、贍養父母和撫養孩子;而另一半都繳給了社保,現在卻被告之,繳費幾十年居然不能保障老后的十余年,這的確讓人寒心,也的確讓人擔心自己繳的錢到死都掙不回來。
因此,只有適度下調社保繳費比例,群眾的負擔輕了之后,才會有錢去購買商業保險,才能讓自己退休后多一份保障。
三是必須把社保基金“搞活"。國家應該成立專門的基金投資公司,應該拿出部分社保資金去投資,比如去購買國債等,要讓錢能生錢,要讓錢能帶來更多的利潤,而不能把這些錢當著一潭死水,任其白白浪費。
包裝印刷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