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國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將邀請中美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專家對教師和學生開展培訓,計劃5年內培訓500名教師和5000名學生。
“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由*、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學共同設計實施。通過多層選拔,從全國重點計算機高校中篩選出100名教師和300名學生參加2018年培養計劃,探索適合中國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急需高質量人才的保駕護航。
去年7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那么,高校如何立足國家需求和產業需要,培養人工智能人才?
“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根據高盛發布的《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報告統計,2017年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說。
創新工場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顯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落差體現在人才鴻溝、師資力量薄弱、教育體系不足3個層面。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業者數量和科技公司研發團隊規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北大是我國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科學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創辦了國內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至今,北大培養了智能科學方向本科生500多名、研究生上千名。
“學校一直致力于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適合中國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北大副校長田剛說。今年起,北大設立“AI創新碩士”培養項目,培養AI領域學術、產業、創新三維復合型人才,是人工智能碩士培養體系中的*。
“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包含高校教師AI培訓班和高校學生AI深度學習訓練營,注重師生聯動、校企結合、合作。此次高校教師人工智能培訓班,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等中美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擔任培訓導師。
關于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王詠剛介紹,一方面瞄準前沿科研方向,邀請學術大師講授*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從產業需求出發,高度強調項目實踐在AI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學員們設計了既充滿挑戰又富有樂趣的實踐項目。
從學科設置上看,在美國、英國等人工智能發展高地,院校大多設有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國,人工智能專業多分散于計算機和自動化等學科。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放春認為,由于人工智能在我國不是一級學科,導致其相關專業教學和科研活動散落在其他多個一級學科中,人工智能專業課程不是重點學習內容,學時占比也較少,存在著高開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復問題,影響了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
*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說,將進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師資力量與水平、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能力與水平,建設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推動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與科研的交流合作。
許濤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通過科教融合、學科交叉,進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智無界 慧共生 | 2025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盛大啟幕!
7月28日,“智無界 慧共生”2025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拉開序幕。- 2025-07-30 11:17:45
- 5936
-
經地市組織推薦、專家評審、實地評估等程序,確定杭州市蕭山區、溫州市樂清市、臺州市路橋區、紹興市柯橋區、寧波市鄞州區為浙江省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首批試點。
- 2025-07-21 11:00:07
- 14005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