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雜志也曾被人們預測將會消亡。這些年來,新媒體先鋒一直鼓吹“數字。
紙媒是“美麗”的,它不會像網頁般彈出來“打擾你”;它是完整的,不像推特上的只言片語;沒有充電器,你也不用擔心它會消失。更重要的是,它總是限量發售。
別忽視網絡雙重意義
雜志也曾被人們預測將會消亡。這些年來,新媒體先鋒一直鼓吹“數字”,“喪鐘”一次又一次為包括雜志在內的紙媒敲響,隨后,一本本雜志相繼停刊或者有些紛紛轉戰互聯網尋求變革。如今,數字革命經歷了20年之久,作為印刷品的雜志逐漸顯現出復蘇的跡象。Nautilus、Kinfolk和《加州周日》雜志在過去幾年的發行中表現不俗,印刷商和受眾的熱情都非常高漲,并且持續增長著。
Tablet數字雜志自2009年以來就廣受訂閱者歡迎,直到2014年11月,發行印刷版本。其主編艾倫·紐豪斯表示,對于小說、新聞以及其他文學作品來說,紙張,永遠是它們好的呈現方式。
Tablet數字雜志的印刷版是實實在在的紙質雜志,無論在規模還是質量方面都毫不遜色市場上原有的印刷雜志:它的每一頁都充滿藝術感,精雕細琢的文字排版優美而清晰。本雜志就包括3個精彩的大專題,其中包括安妮·弗蘭克的日本漫畫風格、攝影專題,以及小說寫作的背后故事等。從Tablet網站的流量數據來看,Tablet數字雜志每月約有150萬讀者,而其紙質版的版印刷了1.5萬余冊。
“我們制作的一些好的內容是有資格擺在報攤或咖啡廳售賣的。”Tablet雜志編輯馬克·奧本海默說道。他表示,從內容上來看,如果要閱讀同樣的內容,1萬份印刷精美的限量版雜志的體驗一定比網上10萬人在線同時迅速瀏覽的體驗要好得多。
薩米爾·哈斯尼是密西西比大學的一名教授,在互聯網上被稱為“雜志先生”,他曾預測過印刷品的復蘇。他梳理出已經發行印刷雜志的網站,包括CNET、Catster、Dogster、Allrecipes、WebMD、net-A-porter,其中的3個都是在2015年剛剛推出,根據哈斯尼的觀察和計算,它們僅僅是在2015年發行的204種新雜志的一小部分。他本人也在為自己的網站做網站維護和更新,這些分析都來自那里。哈斯尼認為,印刷品是忠實的伴侶,那些認為印刷品應該淘汰而鼓吹數字化才是未來的人已經開始后悔,他還打趣地補充道:“95%的錢都是印刷出來的。”
露絲·詹姆斯是一名英國記者,同時也是《印刷業已死》和《長命的印刷》的作者,她認為,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媒體和平面雜志之間其實存在著共生的可能。“對于傳統雜志而言,遠離數字化,就意味著離死神更近一步。”但她同時指出:“網絡實際上令一本新雜志的誕生變得更容易了。”網絡使出版商能夠找到他們的受眾,開創一本雜志相關的編輯業務工作都可以在線完成,這使得整個編輯過程變得方便。
社群意識不可少
談到印刷版在網絡上的優勢,紐豪斯以Tablet舉例說,雜志并不需要吸引到每個人。人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雜志為它的忠實且熱心的讀者提供定制內容,就會使讀者的社群意識更強,對雜志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同時也在提高。“我們服務的是一個個忠誠而熱情的受眾。”奧本海默說道,“我們沒有一個原型來描繪他們具體是誰,但我們認為他們很愿意成為這本雜志的受眾。”
哈斯尼也贊同雜志應培育自己的社群。“這就像你會每周或每月收到一張會員卡一樣。付費的會員卡是快速建立一個社群的方法,事實上,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它的收藏價值是很重要的。”關于這一點,詹姆斯也認為:“你可以在網上復制各種內容,但人們仍希望親手拿到它的物理對象。”
如今,一本雜志就是一個品牌,它或許之前是一個播客、社交媒體里的一部分內容、一篇網絡文章、一個主頁,甚至一個應用程序。為什么不把這些內容變成紙質版的?已經明確的一件事是:僅僅使品印刷雜志復蘇并不會拯救整個紙媒行業,在內容上必須要與網絡形成直接的較量。
雖然已經有一些新出版的雜志取得了成功,像Tablet這樣,但畢竟它太新了,以至于沒有有據可循的商業模式。目前市場上較多的是一些試驗型的雜志和融資模式,或是和很多創業公司一樣,一旦遇到困難,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還是處于大量燒錢的狀態。
去年夏天,前紙媒記者宙斯·肯尼恢復了《費城晚報》。“老人們喜歡它,因為他們懷舊。”肯尼說道。年輕的“潮人”們會慢慢發現懷舊才是一種新時尚,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報紙目前是免費的,肯尼希望通過收取廣告費來解決5000美元的印刷成本問題,但能否拉來廣告贊助成為一大難題。
詹姆斯卻并不認為印刷品的吸引力只是懷舊。她認為,數字時代新生的印刷品還仍然羽翼未豐,這一切還在探索的路上,但很快就會實現真正贏利。
看起來,紙媒和數字化之間并不是只有博弈,確實有共存的可能。“新”不會取代“舊”,新事物將會錘煉舊的,使之變形、改革、重新認知、重新配置,但舊事物不會輕易消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保守派們認為移動印刷品的誕生是*的,是逆行的,而很多新聞人則一致認為,移動印刷品是一種創新,它是未來之趨勢。
紙媒是“美麗”的,它不會像網頁般彈出來“打擾你”;它是完整的,不像推特上的只言片語;沒有充電器,你也不用擔心它會消失。更重要的是,它總是限量發售。
別忽視網絡雙重意義
雜志也曾被人們預測將會消亡。這些年來,新媒體先鋒一直鼓吹“數字”,“喪鐘”一次又一次為包括雜志在內的紙媒敲響,隨后,一本本雜志相繼停刊或者有些紛紛轉戰互聯網尋求變革。如今,數字革命經歷了20年之久,作為印刷品的雜志逐漸顯現出復蘇的跡象。Nautilus、Kinfolk和《加州周日》雜志在過去幾年的發行中表現不俗,印刷商和受眾的熱情都非常高漲,并且持續增長著。
Tablet數字雜志自2009年以來就廣受訂閱者歡迎,直到2014年11月,發行印刷版本。其主編艾倫·紐豪斯表示,對于小說、新聞以及其他文學作品來說,紙張,永遠是它們好的呈現方式。
Tablet數字雜志的印刷版是實實在在的紙質雜志,無論在規模還是質量方面都毫不遜色市場上原有的印刷雜志:它的每一頁都充滿藝術感,精雕細琢的文字排版優美而清晰。本雜志就包括3個精彩的大專題,其中包括安妮·弗蘭克的日本漫畫風格、攝影專題,以及小說寫作的背后故事等。從Tablet網站的流量數據來看,Tablet數字雜志每月約有150萬讀者,而其紙質版的版印刷了1.5萬余冊。
“我們制作的一些好的內容是有資格擺在報攤或咖啡廳售賣的。”Tablet雜志編輯馬克·奧本海默說道。他表示,從內容上來看,如果要閱讀同樣的內容,1萬份印刷精美的限量版雜志的體驗一定比網上10萬人在線同時迅速瀏覽的體驗要好得多。
薩米爾·哈斯尼是密西西比大學的一名教授,在互聯網上被稱為“雜志先生”,他曾預測過印刷品的復蘇。他梳理出已經發行印刷雜志的網站,包括CNET、Catster、Dogster、Allrecipes、WebMD、net-A-porter,其中的3個都是在2015年剛剛推出,根據哈斯尼的觀察和計算,它們僅僅是在2015年發行的204種新雜志的一小部分。他本人也在為自己的網站做網站維護和更新,這些分析都來自那里。哈斯尼認為,印刷品是忠實的伴侶,那些認為印刷品應該淘汰而鼓吹數字化才是未來的人已經開始后悔,他還打趣地補充道:“95%的錢都是印刷出來的。”
露絲·詹姆斯是一名英國記者,同時也是《印刷業已死》和《長命的印刷》的作者,她認為,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媒體和平面雜志之間其實存在著共生的可能。“對于傳統雜志而言,遠離數字化,就意味著離死神更近一步。”但她同時指出:“網絡實際上令一本新雜志的誕生變得更容易了。”網絡使出版商能夠找到他們的受眾,開創一本雜志相關的編輯業務工作都可以在線完成,這使得整個編輯過程變得方便。
社群意識不可少
談到印刷版在網絡上的優勢,紐豪斯以Tablet舉例說,雜志并不需要吸引到每個人。人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雜志為它的忠實且熱心的讀者提供定制內容,就會使讀者的社群意識更強,對雜志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同時也在提高。“我們服務的是一個個忠誠而熱情的受眾。”奧本海默說道,“我們沒有一個原型來描繪他們具體是誰,但我們認為他們很愿意成為這本雜志的受眾。”
哈斯尼也贊同雜志應培育自己的社群。“這就像你會每周或每月收到一張會員卡一樣。付費的會員卡是快速建立一個社群的方法,事實上,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它的收藏價值是很重要的。”關于這一點,詹姆斯也認為:“你可以在網上復制各種內容,但人們仍希望親手拿到它的物理對象。”
如今,一本雜志就是一個品牌,它或許之前是一個播客、社交媒體里的一部分內容、一篇網絡文章、一個主頁,甚至一個應用程序。為什么不把這些內容變成紙質版的?已經明確的一件事是:僅僅使品印刷雜志復蘇并不會拯救整個紙媒行業,在內容上必須要與網絡形成直接的較量。
雖然已經有一些新出版的雜志取得了成功,像Tablet這樣,但畢竟它太新了,以至于沒有有據可循的商業模式。目前市場上較多的是一些試驗型的雜志和融資模式,或是和很多創業公司一樣,一旦遇到困難,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還是處于大量燒錢的狀態。
去年夏天,前紙媒記者宙斯·肯尼恢復了《費城晚報》。“老人們喜歡它,因為他們懷舊。”肯尼說道。年輕的“潮人”們會慢慢發現懷舊才是一種新時尚,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報紙目前是免費的,肯尼希望通過收取廣告費來解決5000美元的印刷成本問題,但能否拉來廣告贊助成為一大難題。
詹姆斯卻并不認為印刷品的吸引力只是懷舊。她認為,數字時代新生的印刷品還仍然羽翼未豐,這一切還在探索的路上,但很快就會實現真正贏利。
看起來,紙媒和數字化之間并不是只有博弈,確實有共存的可能。“新”不會取代“舊”,新事物將會錘煉舊的,使之變形、改革、重新認知、重新配置,但舊事物不會輕易消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保守派們認為移動印刷品的誕生是*的,是逆行的,而很多新聞人則一致認為,移動印刷品是一種創新,它是未來之趨勢。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紙箱行業本身就是一個競爭激烈,利潤薄弱的行業,因此每個環節都要做好成本把控工作。作為紙箱生產的收尾環節,印刷版在使用中的大限度利用自然也備受關注。
- 2019-08-19 15:00:12
- 1178
-
紙箱行業本身就是一個競爭激烈,利潤薄弱的行業,因此每個環節都要做好成本把控工作。作為紙箱生產的收尾環節,印刷版在使用中的大限度利用自然也備受關注。
- 2019-06-26 10:52:28
- 1358
-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紙媒的日子越發不好過,如今就連后一道防線也出現了裂痕。2015年的寒冬,我們告別的不僅是自己的過去,也有不少的時尚雜志。
- 2015-12-15 13:50:57
- 7951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