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工業4.0”,“互聯網+”,無一例外都強調了互聯網的作用。如今,互聯網已滲透到各個行業,包裝印刷行業亦不例外,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工業4.0刺激市場需求擴大
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以及之后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使得工業界都在布局工業4.0戰略。
德國對工業4.0的定義是“以信息物理系統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將各類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讓這些物理設備擁有計算能力、互相通信能力、可以被的識別和控制、可以遠程協調和管理,從而實現虛擬網絡世界和真實物理世界的融合。“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都是從工業4.0概念中延伸出來的。
從工業4.0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物聯網技術將會被廣泛應用,會成為撐起工業4.0這座摩天大樓的基礎。大量的物理設備,將逐步開始“觸網”,隨著工業4.0的加速推進和落地,會有越來越多的工業設備實現連接。據業界預測,到2025年,將會有超過1000億個聯網設備協同工作。現在再來看工業以太網、現場總線等工業網絡市場呈現強勁表現,就不奇怪了。
工業4.0大背景下,物聯網大行其道,工業互聯網無處不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備受追捧。這些都是工業網絡的應用范圍,其市場需求自然是不斷的擴大。
工業4.0在國內智能化“意識”覺醒
據了解,工業4.0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而隨著互聯網、數字化浪潮的不斷席卷,近年來,印刷行業也一次次的上演智能化發展的變革,與網絡、IT技術的融合,都與工業4.0的產業模式不謀而合。印刷設備中不光加入了智能化模塊,帶動印刷過程中的智能化生產,更有企業引入高速全自動化設備、智能化機器人。這似乎成為了中國工業制造業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的前兆。其實在國外智能化的生產流程早已司空見慣,但在中國還是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已有部分企業開始涉足,但并未在整個印刷是市場中很好的普及開來,大部分的印刷企業尚停留在半自動生產或低速生產階段,所以為了早日實現工業4.0的產業模式,智能化的生產流程*。
其實,智能化印刷裝備已經被列為國家“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八類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第七類,并明確了重點開發具有墨色預置遙控、自動套準、在線檢測、閉環自動跟蹤調節等功能的數字化高速多色印刷裝備。自動供墨、紙張預制,自動化檢測裝置、聯機上光工藝、全自動模切機、全自動糊盒機、全自動覆膜機、自動化裁切生產線、自動化包裝線等自動化裝備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正說明了印刷包裝業的自動化“意識”正在覺醒。
國內包裝印刷工業4.0進程
2008年3月,我國組建*。12月,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副總理張德江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計劃。
早在2006年,浙江東經包裝集團就開始了早期版本的“工業4.0”嘗試。東經認為新型工業化其實就是“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為此,東經組建了一個超過20人的信息化隊伍,積極實施推行現場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服務網絡化及RFID與物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工廠建設。
經過數年的智能化工廠建設,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已經具體呈現。原紙庫存水平下降60%,節約流動資金2000多萬元。現場生產作業計劃執行率,提高23%,達到96.5%......
東經提出的“新型工業化就是‘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的概念很好地體現了“工業4.0”的精髓。其實施的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項目建設也與“工業4.0”完全契合。
“工業4.0”與“互聯網+”
“工業4.0”的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2014年10月10日,總理在訪問德國期間,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而“工業4.0”作為一個獨立部分,被明確寫入《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工業4.0”也因此成為中德合作的重要內容。
“工業4.0”項目主要包含三大主題,即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其中的“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事實上,“互聯網+”的提出,可以看做是對“工業4.0”戰略的擴張,是將“工業4.0”擴展到了“N業4.0”,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
小結:“工業4.0”,“互聯網+”,無一例外都強調了互聯網的作用。如今,互聯網已滲透到各個行業,影響著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傳統行業的包裝印刷行業,也受到互聯網不小的沖擊。包裝印刷企業若想求得發展,主動接納互聯網,吸收互聯網思維并轉化為實踐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于今日印刷、中國包裝印刷產業網)
工業4.0刺激市場需求擴大
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以及之后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使得工業界都在布局工業4.0戰略。
德國對工業4.0的定義是“以信息物理系統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將各類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讓這些物理設備擁有計算能力、互相通信能力、可以被的識別和控制、可以遠程協調和管理,從而實現虛擬網絡世界和真實物理世界的融合。“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都是從工業4.0概念中延伸出來的。
從工業4.0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物聯網技術將會被廣泛應用,會成為撐起工業4.0這座摩天大樓的基礎。大量的物理設備,將逐步開始“觸網”,隨著工業4.0的加速推進和落地,會有越來越多的工業設備實現連接。據業界預測,到2025年,將會有超過1000億個聯網設備協同工作。現在再來看工業以太網、現場總線等工業網絡市場呈現強勁表現,就不奇怪了。
工業4.0大背景下,物聯網大行其道,工業互聯網無處不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備受追捧。這些都是工業網絡的應用范圍,其市場需求自然是不斷的擴大。
工業4.0在國內智能化“意識”覺醒
據了解,工業4.0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而隨著互聯網、數字化浪潮的不斷席卷,近年來,印刷行業也一次次的上演智能化發展的變革,與網絡、IT技術的融合,都與工業4.0的產業模式不謀而合。印刷設備中不光加入了智能化模塊,帶動印刷過程中的智能化生產,更有企業引入高速全自動化設備、智能化機器人。這似乎成為了中國工業制造業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的前兆。其實在國外智能化的生產流程早已司空見慣,但在中國還是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已有部分企業開始涉足,但并未在整個印刷是市場中很好的普及開來,大部分的印刷企業尚停留在半自動生產或低速生產階段,所以為了早日實現工業4.0的產業模式,智能化的生產流程*。
其實,智能化印刷裝備已經被列為國家“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八類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第七類,并明確了重點開發具有墨色預置遙控、自動套準、在線檢測、閉環自動跟蹤調節等功能的數字化高速多色印刷裝備。自動供墨、紙張預制,自動化檢測裝置、聯機上光工藝、全自動模切機、全自動糊盒機、全自動覆膜機、自動化裁切生產線、自動化包裝線等自動化裝備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正說明了印刷包裝業的自動化“意識”正在覺醒。
國內包裝印刷工業4.0進程
2008年3月,我國組建*。12月,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副總理張德江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計劃。
早在2006年,浙江東經包裝集團就開始了早期版本的“工業4.0”嘗試。東經認為新型工業化其實就是“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為此,東經組建了一個超過20人的信息化隊伍,積極實施推行現場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服務網絡化及RFID與物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工廠建設。
經過數年的智能化工廠建設,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已經具體呈現。原紙庫存水平下降60%,節約流動資金2000多萬元。現場生產作業計劃執行率,提高23%,達到96.5%......
東經提出的“新型工業化就是‘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的概念很好地體現了“工業4.0”的精髓。其實施的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項目建設也與“工業4.0”完全契合。
“工業4.0”與“互聯網+”
“工業4.0”的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2014年10月10日,總理在訪問德國期間,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而“工業4.0”作為一個獨立部分,被明確寫入《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工業4.0”也因此成為中德合作的重要內容。
“工業4.0”項目主要包含三大主題,即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其中的“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事實上,“互聯網+”的提出,可以看做是對“工業4.0”戰略的擴張,是將“工業4.0”擴展到了“N業4.0”,在更廣泛的領域,實現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
小結:“工業4.0”,“互聯網+”,無一例外都強調了互聯網的作用。如今,互聯網已滲透到各個行業,影響著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傳統行業的包裝印刷行業,也受到互聯網不小的沖擊。包裝印刷企業若想求得發展,主動接納互聯網,吸收互聯網思維并轉化為實踐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于今日印刷、中國包裝印刷產業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