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zhan摘要】“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上海新聞出版業全年總產值站上千億元重要關口,回顧2011,上海出版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整個出版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即“精品”意識貫穿全行業、探索改革發展新模式、公共服務實現新突破。
“精品”意識貫穿全行業
2011年,上海出版在全國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上海共獲得48個獎項,約占全國獲獎總數的1/10,其中正式獎25項、提名獎23項,獲獎數量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新聞出版總署公示的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入選圖書中,上海共入選25種圖書,數量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首。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作家莫言的長篇小說《蛙》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實現上海出版界零的突破。上海有5種選題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第六批“民族網游工程”,占總數的23%。此外,上海“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共460項,其中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220項,數量居,遠超國內其他省份。
作為上海出版半壁江山的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堅定不移地走精品之路。2011年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掀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集團出版了120多種慶祝建黨90周年的圖書,包括列入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紀念建黨90周年重點圖書的大型黨史圖集《中國共產黨90年圖集》、《見證輝煌——中國共產黨90年文物圖集》,均體現了史料性、性、可讀性兼備的特點;而集團多年來整合下屬出版社資源,傾力打造的“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也已出版了500多個品種,蔚為壯觀;以《辭海》(第六版)典藏本為代表的一大批工具書、學術著作的出版更是受到了學者、業界的好評。
探索改革發展新模式
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進程中,上海市*積極探索政府管理和出版業改革發展的新模式,為增強上海出版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提供了保證。
如今,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新聞出版創新體系。數字出版方面,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下,上海創建了部市合作機制,打造了個張江數字出版基地,為上海傳統出版轉型、數字出版核心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商業模式探索等提供支持。3年多來,市級層面投入用于數字出版產業的扶持資金總計就達1億余元,資助了國有和民營企業共76個有較好成長前景的數字出版項目。印刷產業方面,上海建立了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同時,積極推動青浦的出版物印刷、閔行的特色印刷、浦東的包裝印刷等區縣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一園多區”的*制造業集聚地,提升印刷產業的總量。版權保護方面,上海積極完善版權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了上海版權服務中心、上海版權糾紛調解中心,加強產業研究,優化發展環境,積極開展版權貿易,推動出版物更多地走向世界。
此外,上海市局每年還組織承辦中國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海印刷周、上海書展三大展會,以及“中國美的書”的國內圖書裝幀設計評比等活動,不僅為上海出版企業搭建平臺,更是惠及到全國。其中,中國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經過9年的發展,已成為覆蓋游戲產業、匯集展覽展示、產業會議、商貿交流、多元化互動的綜合性產業盛會,行業影響力位居*三。
公共服務實現新突破
上海書展的舉辦,已成為盛夏里受上海市民歡迎的事件之一,也成為上海出版人主動服務讀者,提升上海出版影響力的自覺行動。
2011年,上海書展進一步提升文化品位,舉辦了各類文化活動440余項,300多位海內外人士親臨書展現場,吸引了28.2萬申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熱情參與。推出的“書香·上海之夏”品牌活動,組織了7場名家新作系列活動,累計聽眾2000人,臺上臺下交流熱切,場內場外互動積極。開辟的“書香·上海時間”,上海廣播電臺在現場設立透明演播室,每天專門辟出1小時作為“悅讀時間”,邀請來自社會各界的名人、專家、學者等圍繞“人生一本書”的話題,*、誦讀、解讀經典,分享閱讀體驗和快樂,共舉辦14場活動,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此外,全市呼應聯動,17個區縣在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組織開展了40余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在盛夏的上海掀起了一場全民閱讀的新高潮。
上海的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特色。上海農家書屋依托農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東方農村信息苑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等其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共建共享,不搞重復建設。2009年年底,上海提前實現全市行政村農家書屋的全覆蓋,共建成農家書屋1514個。為了能夠直接有效調動農民閱讀的積極性,真正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從2009年起,上海市*創造性地推出農家書香“五個一百”活動,即舉辦“農家書香”征文活動,選出100篇文章;組織100場閱讀講演活動;舉辦100場科技文化講座;組織100名編輯下鄉與讀者互動;*100本圖書,建立起為農民出書、供書、讀書、用書的農家書屋的*機制。
據了解,根據上海公共服務需求繼續增長的導向,“十二五”期間,上海在繼續做好上海書展、農家書屋等品牌活動的基礎上,將積極設立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區書店、閱報欄,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在城市中心地帶,將再建兩個標志性大型書城,在公共文化服務便捷上實現突破。展望新的一年,上海建設文化大都市的宏偉藍圖正徐徐打開。
“精品”意識貫穿全行業
2011年,上海出版在全國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上海共獲得48個獎項,約占全國獲獎總數的1/10,其中正式獎25項、提名獎23項,獲獎數量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新聞出版總署公示的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入選圖書中,上海共入選25種圖書,數量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首。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作家莫言的長篇小說《蛙》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實現上海出版界零的突破。上海有5種選題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第六批“民族網游工程”,占總數的23%。此外,上海“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共460項,其中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220項,數量居,遠超國內其他省份。
作為上海出版半壁江山的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堅定不移地走精品之路。2011年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掀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集團出版了120多種慶祝建黨90周年的圖書,包括列入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紀念建黨90周年重點圖書的大型黨史圖集《中國共產黨90年圖集》、《見證輝煌——中國共產黨90年文物圖集》,均體現了史料性、性、可讀性兼備的特點;而集團多年來整合下屬出版社資源,傾力打造的“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也已出版了500多個品種,蔚為壯觀;以《辭海》(第六版)典藏本為代表的一大批工具書、學術著作的出版更是受到了學者、業界的好評。
探索改革發展新模式
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進程中,上海市*積極探索政府管理和出版業改革發展的新模式,為增強上海出版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提供了保證。
如今,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新聞出版創新體系。數字出版方面,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下,上海創建了部市合作機制,打造了個張江數字出版基地,為上海傳統出版轉型、數字出版核心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商業模式探索等提供支持。3年多來,市級層面投入用于數字出版產業的扶持資金總計就達1億余元,資助了國有和民營企業共76個有較好成長前景的數字出版項目。印刷產業方面,上海建立了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同時,積極推動青浦的出版物印刷、閔行的特色印刷、浦東的包裝印刷等區縣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一園多區”的*制造業集聚地,提升印刷產業的總量。版權保護方面,上海積極完善版權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了上海版權服務中心、上海版權糾紛調解中心,加強產業研究,優化發展環境,積極開展版權貿易,推動出版物更多地走向世界。
此外,上海市局每年還組織承辦中國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海印刷周、上海書展三大展會,以及“中國美的書”的國內圖書裝幀設計評比等活動,不僅為上海出版企業搭建平臺,更是惠及到全國。其中,中國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經過9年的發展,已成為覆蓋游戲產業、匯集展覽展示、產業會議、商貿交流、多元化互動的綜合性產業盛會,行業影響力位居*三。
公共服務實現新突破
上海書展的舉辦,已成為盛夏里受上海市民歡迎的事件之一,也成為上海出版人主動服務讀者,提升上海出版影響力的自覺行動。
2011年,上海書展進一步提升文化品位,舉辦了各類文化活動440余項,300多位海內外人士親臨書展現場,吸引了28.2萬申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熱情參與。推出的“書香·上海之夏”品牌活動,組織了7場名家新作系列活動,累計聽眾2000人,臺上臺下交流熱切,場內場外互動積極。開辟的“書香·上海時間”,上海廣播電臺在現場設立透明演播室,每天專門辟出1小時作為“悅讀時間”,邀請來自社會各界的名人、專家、學者等圍繞“人生一本書”的話題,*、誦讀、解讀經典,分享閱讀體驗和快樂,共舉辦14場活動,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此外,全市呼應聯動,17個區縣在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組織開展了40余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閱讀活動,在盛夏的上海掀起了一場全民閱讀的新高潮。
上海的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特色。上海農家書屋依托農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東方農村信息苑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等其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共建共享,不搞重復建設。2009年年底,上海提前實現全市行政村農家書屋的全覆蓋,共建成農家書屋1514個。為了能夠直接有效調動農民閱讀的積極性,真正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從2009年起,上海市*創造性地推出農家書香“五個一百”活動,即舉辦“農家書香”征文活動,選出100篇文章;組織100場閱讀講演活動;舉辦100場科技文化講座;組織100名編輯下鄉與讀者互動;*100本圖書,建立起為農民出書、供書、讀書、用書的農家書屋的*機制。
據了解,根據上海公共服務需求繼續增長的導向,“十二五”期間,上海在繼續做好上海書展、農家書屋等品牌活動的基礎上,將積極設立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區書店、閱報欄,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在城市中心地帶,將再建兩個標志性大型書城,在公共文化服務便捷上實現突破。展望新的一年,上海建設文化大都市的宏偉藍圖正徐徐打開。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10月27日,以“共享國家戰略新機遇 共建西部產業新格局”為主題的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甘肅)在蘭州開幕。
- 2024-10-29 11:05:18
- 815
-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戰略部署,推動我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6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川辦發〔2024〕24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 2024-10-11 10:49:07
- 685
-
《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正式印發
近日,《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印發。- 2024-10-09 10:49:51
- 34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